“蓄谋已久”的“泼天富贵”,出圈城市如何步步为营?
发布时间:2024-02-19 点击量:163自去年疫情转向以来,不断有城市凭借自身的特色成功“出圈”,既有凭借热点事件和热情好客出圈的新晋网红城市,如年末一炮而红、引发各省市文旅“花式内卷”的哈尔滨、以汉服经济出圈的古都洛阳,也有常年位居出游目的地热榜、近年来红上加红的长红城市,如休闲之都长沙、时尚之都上海。
这些出圈城市无不承接住了“泼天富贵”,其背后是各大城市长期以来的步步为营。
【哈尔滨】
深耕冰雪经济,打造友好型旅游城市
哈尔滨全力打造“冰雪文化之都”,将独具特色的黑土风韵、欧陆风情、少数民族文化和艺术活动与冰雪自然资源禀赋相结合,同时不断丰富和优化冰雪旅游产品体系,将文创、动漫、时尚、科技、体育等元素与冰雪资源深度融合,持续为哈尔滨冰雪旅游赋能。
产品层面着重“体验+娱乐”,推出特色鲜明、激发分享欲的冰雪旅游产品。成功打造冰雪大世界这一核心引流大IP,本届冰雪大世界规模为历届之最,且融入了521米长超级冰滑梯、雪花摩天轮、万人雪地蹦迪等契合年轻人兴趣的体验项目与活动,以高辨识度、强内容、多场景和强变现能力成为吸引外地游客的利器。丰富体验型冰雪游IP和文旅项目,如集合滑梯、滑爬犁、滑冰、雪地自行车等冰上休闲运动项目的松花江冰雪嘉年华,集合冰雕雪塑、欧式建筑以及百变民俗秀场等特色民俗活动的哈尔滨百年老街中央大街。
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图源:极光新闻 东北网)
营销层面着重“爆梗+场景”,城市文旅宣推提前筹备并踩中风口。提前筹备预热下半年冰雪经济热点,年中哈尔滨文旅即启动南方城市的文旅宣传,联合网络红人、旅行大V、素人博主共同营造“令人向往的哈尔滨”;9月启动对冰雪大世界、哈药六厂、淘学企鹅、音乐长廊大雪人等一众IP的密集宣传;11月雪季开始在社交媒体大面积铺开宣传,且密集发布“欢迎来到北境”“霍格沃茨哈尔滨分校”等符合年轻人喜好的短视频宣传。强化场景化的营销推广热点,如索菲亚教堂“俄罗斯在逃公主”旅拍、牵着驯鹿巡游的鄂伦春人、特色美食冻梨摆盘等。
索菲亚大教堂旅拍(图源:哈尔滨日报)
服务层面着重“温情+友好”,巩固温情贴心、游客友好的旅游服务形象。提升舆情处置效率,面对“雪乡旅游团报价混乱”“冰雪大世界退票事件”等引发集中争议的负面舆情,保持“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整改、第一时间通报”的处理方式,且通报有态度、有温度,成功将舆论危机转化为流量风口,进一步助推哈尔滨城市形象在传播过程中不断提升。秉持游客至上的理念,做好旅游要素的保障,从基础设施、游客服务、景区提升等方面提升接待能力,文旅部门联动市场监管、文旅、公安等部门进一步加大客房价格、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社会治安、服务质量等方面的监管力度,全力维护广大游客合法权益和哈尔滨市良好形象。
【洛阳】
深挖文化底蕴,坚持文旅发展新理念
洛阳在新文旅发展理念带动下,坚持“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全面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突出“颠覆性创意、沉浸式体验、年轻化消费、移动端传播”的理念,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新文旅产业发展之路。
以“颠覆性创意”引领,整合资源、打造产品。2023年洛阳文旅频频出圈,其背后是“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颠覆性创意”,围绕汉服、牡丹文化等洛阳当地特色,举办汉服时尚设计周,推出沉浸情景汉服秀、“神都奇幻志”全城剧本杀等各类创新大型活动,支持开发考古盲盒、洛城书签、非遗香囊、牡丹雪糕等各类文创产品,让传统文化与新奇创意“碰撞”,推动传统文化的时尚表达、厚重文化的现代转化。
洛阳汉服时尚设计周现场(图源:洛阳文旅)
抓“沉浸式体验”风口,加快传统产业转型。洛阳把握文旅产业新变化,着力丰富沉浸式文旅新业态,加快由“观光旅游”向“沉浸体验”转变,在通过汉服吸引游客至洛阳,也在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等创造沉浸式体验“唐代人的一天”等体验型产品,让广大游客沉浸其中、自得其乐。针对旅游市场便捷化、轻量化新业态、新变化,推出房车住宿、帐篷木屋、康养度假等新产品。持续推动研学旅游产业发展,打造“营地共建、资源共享”模式,推动沉浸式体验与研学旅游相结合。
盯“年轻化消费”趋势,激发文旅消费新活力。洛阳聚力打造青年友好型城市,围绕青年消费需求和消费特点,打造多维度文旅新业态,提升城市文化对青年的吸引力。针对年轻人便捷化、个性化的休闲需求,洛阳打造洛阳青年之家房车露营地等30多个露营基地,围绕“吃、住、游、娱”,推出房车住宿、帐篷木屋、特色餐饮、露天电影等,让青年群体以高性价比体验到“向往的生活”。针对年轻人的消费偏好和兴趣所在,洛阳打造一批主题鲜明的特色消费街区,布局一批符合年轻人需求的“蹲城部落”,举办神都展演季、青年街舞邀请赛、电糖公园音乐节等活动,激发青年群体的消费热情。
电糖公园音乐节现场(图源:文旅洛阳FUN)
以“移动端传播”引流,用青春语言讲好“洛阳故事”。洛阳强化创意引领,坚持移动优先、视频为主、交互传播,把移动端作为主要传播平台,与抖音、快手、新浪等社交媒体和平台合作,持续提升城市关注度,与携程、支付宝等消费支付平台合作,精准推送文旅产品信息,把短视频作为主要传播载体,运用青年话语体系和短视频等新媒体手段,形成热点话题,把洛阳的城市品牌传播出去。“洛阳IP联动计划”入选2023世界城市品牌大会“省域及城市品牌”优秀传播案例,洛阳对电影、剧集、游戏等12个领域进行细分开发,率先构建了城市IP和内容平台合作的“洛阳IP宇宙”,如《龙门金刚》、《风起洛阳》、《登场了!洛阳》等,实现洛阳文旅文创的出圈效应。
【长沙】
擦亮休闲名片,激发文旅消费潜力
长沙持续擦亮城市文化和都市休闲特色名片,着力打造“时尚之都”“快乐之都”“活力之都”“休闲之都”, 持续位列全国夜经济十强城市。近年来,长沙深化文旅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创”互构、“三区”联动、“三间”提质,大力推进文化和旅游消费提质转型升级。
文化创意、科技创新、品牌创建“三创”互构,提升文旅消费能级。激发文化创意,实施“文化+”“旅游+”战略,推动更多资源转化为文创产品、旅游商品,加入全球“创意城市网络”,打造湘绣、湘茶等成为长沙文旅创意融合的鲜明标识。激发科技创新,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创新讲述长沙故事,湘江欢乐城等文旅项目均融入科技元素,打造《一念辛追梦》等沉浸式体验的消费新场景。推进品牌创建,加大文旅政策落地惠企力度,完善文化金融支撑体系,给予文创企业贷款贴息等奖励,“一企一策”支持龙头文创企业发展和重点文创项目建设。
《一念辛追梦》沉浸式演出(图源:文旅长沙)
文化园区、旅游景区、特色街区“三区”联动,提升文旅消费品质。做强文化园区,聚焦主导产业,坚持特色发展,从降低运营成本、推进转型升级、人才培养及文化产品出口等方面全力扶持12家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创新发展。做优旅游景区,引导各景区立足特色禀赋引流,瞄准假日夜间引流,做足宣传推广吸引国内外游客,如开展假日文旅消费引导活动、联合国内知名媒体推介长沙旅游景区等。做精特色街区,结合棚户区改造、老城区有机更新,重点打造特色精品街区,改造长沙历史步道60余公里,形成太平街、坡子街、黄兴路步行街等30余条历史文化街区和特色商业街区,并将贾谊故居、岳麓书院等著名景点融入其中,为文旅消费提供时空载体。
湘江夜游(图源:湖南旅游)
夜间经济、网间经济、乡间经济“三间”提质,激发文旅消费活力。大力发展夜间经济,打造“24小时城市”,培育以“五一商圈”为核心的夜间经济示范区,文和友、茶颜悦色、解放西等成为夜间经济“网红打卡地”,打造非遗夜市、湘江夜游、橘子洲焰火等夜经济特色品牌。大力发展网间经济,引导实虚互推,持续巩固长沙知名网红城市的流量标签,利用好“为一杯奶茶坐一趟高铁”“为一餐龙虾赴一座城”“为一间房赴一个村”的文旅消费趋势。结合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乡间经济,有针对性地推出一日游、两日游、近郊游、省内游等各类新产品、新玩法。
【上海】
深化文旅融合,放大都市型文旅特色
上海把握“都市型、综合性、国际化”的城市文旅特色,充分利用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时尚文化等文化资源,推动文旅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同时将都市资源转化为文旅资源,打造有特色、有亮点的都市型文旅体验。
文旅融合,充分发挥文博艺术等资源集聚的优势。上海整合97家美术馆、161家博物馆、129家剧院,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让“看美展、观好剧、阅读建筑、海考城市”成为爱上上海的理由、必游上海的项目。推进“大博物馆计划”、“大美术馆计划”,“对话世界之从波提切利到梵高”、“何谓海派”等系列文博艺术展览收获高口碑和高流量。新增15条海派城市考古线路,“海派城市考古shanghai citywalk”引领新风潮,开启新玩法,支持各类文旅企业、机构策划推出“海派城市考古”文旅产品,引导市民游客发现城市、体验城市、分享城市。
“探秘山海经”沉浸艺术展(图源:乐游上海)
科技赋能,拓展文旅消费新空间新场景新体验。支持借助数字化技术打造新型文旅体验产品,如奇创旅游集团打造了“探秘山海经”大型沉浸艺术展,“X-META|机遇时空”国潮元宇宙主题乐园组合了“风起洛阳”等多个虚拟现实(VR)全感剧场项目,上海戏剧学院数字演艺集成创新重点实验室(国家部级)与上海越剧院联合推出扩展现实(XR)戏曲《黛玉葬花》,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虚实空间混合叙事的戏曲展演作品创作。抢跑文族元宇宙新赛道,上海率先发布《上海打造文旅元宇宙新赛道行动方案》,明确未来三年上海文旅要集中发力五个领域,即打造文旅元宇宙新赛道的五大专项行动,将聚焦“一江一河”“建筑可阅读”“演艺大世界”“来上海看美展”“海派城市考古”等都市文旅品牌,加快推动文旅元宇宙产业在上海聚集发展。
IP引流,打造文旅新地标打开物理新空间。新增一批A级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上海迪士尼乐园,全球首个和唯一一个“疯狂动物城”主题园区于年内开放。一批重大项目和IP正在加快推进中,上海乐高乐园有序建设,计划2024年建成开放,“浦江之心”跨江缆车有望正式启动建设,将徐汇滨江与世博滨江连接,实现黄浦江两岸世界级滨水空间的贯通。文旅新地标为市民和游客不断增长的精神需求打开了物理新空间,也为上海文旅吸引力的持续增长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对宁波的发展启示】
以上城市的成功经验,也对宁波的城市出圈和文旅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一是积极构建“城市人设”,寻求城市文旅营销新方法。
众多热门旅游城市的营销出圈,反映出了从“城市品牌”到“城市人设”的发展趋势,淄博是好客厚道,哈尔滨是掏出家底迎客的质朴热诚,游客愿意打卡的是有性格、有人物的城市,游客更愿意自主传播的是城市的待客之道。
对于宁波而言,应当挖掘自身的城市特色在城市营销上塑造自己的城市人设,同时做好营销推广和旅游服务,在这一过程中积极与消费者互动,及时反馈问题并进行改进,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提升产品质量和体验。
二是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用城市底蕴铺垫出圈契机。
宁波作为八千年海洋文明起源地之一、大运河与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交汇地以及较早开埠的口岸城市,拥有悠久且具有本地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是文旅产品和体验项目开发的重要资源宝库。
在海丝文化、非遗文化、禅文化等基础上,加快推出符合不同客群喜好、趣味性强的文旅产品与项目,如推出海丝考古文化游、象山晒盐非遗技艺亲子体验、天童寺与雪窦山等禅修体验及禅修文创等。
加快博物馆等文化场馆的体验型产品与服务创新,如将博物馆转化为沉浸式体验剧场、引入网红文创咖啡快闪店等文旅消费新体验。
三是挖掘特色休闲项目,打造宁波特色休闲新地标。
在观光游时代,城市地标性景观吸引游客,但如今吸引游客的不再是物理地标,更多的是由休闲活动、特色文化、特殊资源等构成的“特色休闲地标”,如淄博的烧烤、贵州的“村超”,这类“特色休闲地标”经过网络平台的发酵、传播形成网红现象,网红现象吸引人流、提供特色体验,并和观光、度假等其他业态融合,提供完善的旅游体验,相互协同、互相导流,共同放大城市的旅游魅力。
对宁波而言,挖掘打造具有本地特色、提供生活体验的特色休闲旅游产品,是顺应发展趋势的应时之举。如基于宁波的海鲜美食,提供更为特色、丰富的体验,打造悉尼生蚝农场式的捕捞现吃水中餐厅、“赶海+海鲜美食”式体验型滨海大排档等特色休闲产品。
四是加速X旅融合式产品供给,丰富宁波文旅新体验。
结合宁波港口特色和城市文化,借鉴《知音号》、《又见平遥》等大获成功的沉浸式戏剧及剧本杀、密室逃脱等广受欢迎的体验形式,创新属于宁波的沉浸式文旅产品;
借鉴“只有河南·戏剧幻城”戏剧主题公园等文旅融合IP新模式,推动打造常逛常新的文化主题特色文旅IP;
借鉴将餐厅做成策展公司、媒体公司、内容公司的长沙超级文和友,推动发展文旅融合新业态新模式;
借鉴贵州榕江“村超”的发展模式,探索受众面更广、参与度更高的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与文旅的融合方式,如基于漂流、露营、徒步等全民型户外运动,创造露营营地、“登山旅游+打卡补给站”等更多本地居民乐于参与的体旅融合新场景;
借鉴浙皖天路、台州1号公路等模式,探索推动山海公路、海上公路等网红公路交旅融合型项目和产品,利用宁波沿海众多海塘资源、塘坝路资源,打造“海上长城”徒步观光、“seaside walk”海滨漫步等特色体验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