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Responsive image

“智能网联”百年变局来袭,宁波汽车产业 如何突围?

发布时间:2024-01-02  点击量:134
        
        在智能化、网联化和电气化的趋势下,汽车产业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去燃油车革命是这场变局的上半场,而随着新能源汽车快速普及,并开始向智能化、网联化方向发展,汽车百年变局的下半场全面来袭。值此变局之际,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纷纷摩拳擦掌、乘势而为,掀起了火热的“新能源汽车造城运动”,宁波作为全国重要的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生产基地,也提出了打造“全球领先的新能源汽车之城

 

汽车产业是宁波第一大产业,宁波整车产销量占据浙江省半壁江山。然而,拥有雄厚的传统汽车及零部件基础,在智能网联汽车的时代并不意味着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对比上海、广州、深圳等已在智能网联汽车赛道上“狂飙”的城市,宁波要在白热化的竞争中突围,并非易事。

01变局之下,如何定义智能网联?

(一)产业定义。智能网联汽车(Intelligent Connected Vehicle,ICV)是指智能车与车联网的有机联合,是搭载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并融合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实现车与人、路、云平台等智能信息交换共享,具备复杂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协同控制等功能,实现安全、舒适、节能、高效行驶,并最终替代人来操作的新一代汽车。

 

1:智能网联汽车示意图

(二)产业特征。一是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等技术变革推动电子电气架构升级,基于域控制器、中央计算平台的电子电气架构将成为主流。二是汽车的核心技术壁垒从传动系统向软件、电子设备、操作系统等转移,芯片、计算平台、操作算法和传感器将成为“软件定义汽车”下的核心零部件。三是5G-V2X将成为新的技术标准,5G将补齐车联网、自动驾驶在通信网络层的技术缺口,加快车联网产业落地。

(三)产业链。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上游主要包括了核心零部件及系统集成,中游主要为整车制造与云服务、数据标注等配套服务,下游是出行服务、物流服务等市场应用。由于技术壁垒的转移,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核心价值由整车制造向产业链两端转移。上游传感器、芯片、计算平台等核心零部件随着自动驾驶的发展,涌现出一批高附加值、高技术壁垒的供应商。下游互联网企业、自动驾驶科技企业等运营服务商在“软件定义汽车”的模式下,行业话语权不断提升。

 

2: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示意图

02应对变局,宁波的底气在哪里?

宁波具备完整的汽车产业链,拥有汽车产业关联企业超过5000家,产业环节涵盖整车制造,以及结构件、内外饰、悬挂系统、转向系统等多个零部件环节;宁波汽车全产业规上企业在长三角头部城市中规模及利润均排名第一,零部件领域单项冠军企业更是占全国的15.7%。

(一)整车制造引领增量。2022年,包含吉利、极氪、宁波中车在内的9家整车企业去年完成产量70.8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13.2万辆,占全省重量的22.4%,全国的1.9%。

吉利系占据宁波汽车产量半壁江山。截至目前,吉利汽车集团总部、smart合资公司全球总部、极氪汽车总部均落户宁波前湾新区;吉利汽车在宁波已建成前湾第一制造基地、前湾第二制造基地、极氪工厂、春晓、梅山、余姚六个整车制造基地,以及春晓吉利7DCT工厂、杭州湾吉利动力总成两个动力总成制造基地,其自主品牌博越、星越、星瑞、领克、极氪已在宁波形成整车生产的强大合力。

新势力极氪实现智能化网联化破局。作为传统燃油车领域的佼佼者,吉利紧抓产业变革窗口期,投资设立极氪汽车,总部和生产基地均落户前湾新区。自2021年成立以来,极氪开启一路狂飙之势,现已正式递表赴美IPO,若成功登陆资本市场,极氪将成为“蔚小理”之后,中国第四家赴美上市的造车新势力。

 

3极氪001汽车示意图

(二)汽配产业辐射全国。宁波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不仅占据了浙江省的半壁江山,据统计,宁波151家年产值亿元以上的企业为奔驰、宝马、通用、丰田、大众、特斯拉等国际主流整车厂一级配套,产品涵盖汽车各零部件。

宁波已成为特斯拉全国第三大供应商集中地。十年时间,上海通过拿下行业鲶鱼特斯拉,在中国催熟了一条95%本土供应的产业链,其中有16家来自宁波。目前,宁波基本包揽了特斯拉的压铸底盘系统,以及各种零配件,宁波均胜、旭升、华翔、拓普、东睦、继峰、双林、爱柯迪等企业均在特斯拉供应链上。

四家企业跻身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百强榜。依托宁波舟山港,宁波汽车零部件产业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四大头部企业均胜电子、宁波华翔、敏实集团、拓普集团连续多年跻身全球汽车零部件百强(全国仅10家)。

(三)关键技术具备优势。近年来,宁波加速布局智能网联汽车零部件,零部件轻量化、智能化具备一定优势。

智能座舱域控领域处于行业领先。均胜电子深耕智能座舱域控领域,并与华为合作在智能座舱领域持续发力,不断创新并进行技术迭代,凭借丰富的行业经验与先进的技术优势,在5G+C-V2X方面占据领先地位。目前,公司正全力推进国内知名自主品牌智能座舱域控相关产品的量产落地。

 

4均胜电子智能座舱示意图

精密铝合金零部件领域具备优势。轻量化已成为汽车发展的主流趋势,纯电动汽车整车减重10%,续航里程平均增加5%—8%。近年来,旭升集团加快新能源汽车领域布局,已成长为汽车精密铝合金零部件领域的龙头企业,集团拥有压铸、锻造和挤压三种铝合金成型技术及集成化能力,可满足零部件一站式集成,产品覆盖传动系统、控制系统、悬挂系统等多个汽车核心系统。

03产业升级,宁波面临哪些挑战?

船小好调头,船大抵风浪。在燃油车时代,宁波依托吉利等整车企业,建立了深厚的传统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基础。而面对汽车百年变局,尽管宁波加快向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转型,但打破旧有的模式重新找到立足和上升的路径,有时候比“无中生有”更具有挑战。

(一)核心领域存在短板。宁波汽车零部件企业多以生产压铸件、塑料件、橡胶件、内饰件等为主,同质化现象较为突出,技术含量及附加值不高。在智能网联汽车“软件定义汽车”的发展趋势下,宁波在高精度传感器、车载操作系统、车载芯片、软件配套等领域的短板明显,缺少对应的龙头企业。

1: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核心领域国内先进城市发展情况

领域

先进城市

重点依托企业

宁波主要企业

人工智能

北京

商汤、百度

-

杭州

阿里巴巴

深圳

华为、腾讯

车规级芯片

上海

中芯国际、韦尔股份

奥拉半导体、群芯微电子

北京

北京君正、寒武纪

深圳

中兴微电子、海思半导体

高精传感器

上海

禾赛科技、华域汽车

舜宇光学、永新光学、傲视智绘

深圳

速腾聚创、华为、大疆

北京

经纬恒润

通信设备

上海

移远通信

环球广电、华瓷通信

深圳

联友科技

操作系统

杭州

AliOS

吉利

深圳

华为鸿蒙OS、中兴通讯

(二)政策体系有待完善。随着自动驾驶等级L2逐步向L3、L4过渡,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行业监管需求迫切。深圳、上海、北京等先进城市陆续出台了约束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管理、应用示范等相关政策文件,对比之下,宁波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相关政策规划、标准体系的研究制定进展较慢。

(三)应用场景建设不足。相较于深圳、上海、北京等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先进城市,宁波目前还没有国家级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区,仅在前湾新区有小范围试点区域,累计测试里程不足上海等城市的十分之一。在应用场景领域,宁波尚局限于港口及前湾新区小部分区域,对于无人安防、地下停车场等领域拓展不足。

(四)创新生态有待培育。受汽车产业结构影响,宁波多数企业技术中心、科研机构等创新载体主要聚焦于一体化压铸、线控底盘、汽车轻量化材料等领域,在自动驾驶算法、汽车软件等领域涉及不多。同时,由于上海、杭州等周边城市的虹吸效应,且本地高校在汽车领域学科专业较同类城市竞争力存在不足,宁波尤其缺少“汽车+IT”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04如何突围,宁波需要做哪些事?

从变局上半场来看,宁波新能源汽车产业较先进城市相对滞后,主要表现在整车产能规模偏小、新能源化转型偏慢、创新能力有待提升、关键领域存在短板。而处在变局的下半场,宁波汽车产业要实现突围,亟需做好以下四点:

(一)加快突破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关键领域

一是加强产业链上游延伸拓展。重点围绕车规级芯片、车载智能传感器、自动驾驶算法、域控制器及智能座舱等产业链上游重点领域,加强与上海、苏州、合肥等先进城市对接,引培一批骨干企业或产业项目。充分发挥宁波电子信息产业基础优势,支持重点企业与北仑“芯港小镇”等重大平台对接,联合攻关车规级半导体、车用芯片等重点领域。

二是提升龙头企业核心竞争力。支持吉利等整车企业培育软件、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网络安全等核心能力,布局一批示范创新项目,扩大高端智能网联汽车市场份额。鼓励舜宇、均胜、拓普等零部件龙头企立足自身优势,围绕智能传感器、智能座舱、线控底盘等领域,积极开展前瞻性技术攻关,进一步做强产业链环节。

三是推动多市场主体融合发展。鼓励吉利、大众等整车及零部件企业联合5G通信、自动驾驶算法、高精度定位等多维市场主体,畅通汽车终端、云控平台与城市交通管理系统数据流,构建“车-路-网-云-图”为一体的智能网联汽车运行环境。围绕无人出租、智慧公交、自主泊车、智能充电等布局智慧出行新生态。

(二)加快出台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政策及法规

一是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借鉴先进城市政策文件,围绕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环节,谋划出台《宁波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管理实施细则》、《宁波市智能网联车示范运营标准规范》、《宁波市示范运营车辆定期检验相关工作规范》等准入政策。

二是加快形成宁波标准。重点以《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2023年版)》为引领,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科研机构、产业协会等持续开展标准化研究,推动企业团体标准与地方标准相协同,建立符合宁波特色、满足智能网联汽车最新技术发展方向的标准体系。

三是加强常态运行监管。推动建立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和应用监管体系,优化事前产品准入管理,加强事中、事后应用监管。探索制定智能网联汽车交通事故调查、取证和认定机制,完善本地数据存储标准,优化执法和事故处理规程。

(三)加快创建国家级智能网联汽车试点示范

一是支持高新区建设应用示范区借鉴上海、北京等地智能网联测试示范区、示范应用推进经验,综合考虑道路条件、出行需求等因素,遴选高新区具备双向4车道或6车道的通行道路,加快开展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示范应用以及示范运营。在示范应用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行业运营管理、应用场景、政府监管体系。鼓励支持吉利等车企跨领域联合市场主体,积极申报工信部“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探索开展商业运营服务。

二是夯实新型基建配套设施。支持前湾新区、高新区等区域组建智能化基础设施投资及运营主体,加快推进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标识、交通管理及信息发布系统智能化升级,开展智能路侧设备规模化、标准化建设试点,支持建设多功能杆,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建设经验。

三是探索多元场景示范应用。支持前湾新区、高新区开展全域、全场景自动驾驶测试及示范应用。加快智慧公交示范应用项目落地;加快推动无人驾驶出租车在园区、景区、商区等特定区域开展点对点的商业运营服务,逐步实现全域、全天候运行。支持自动驾驶技术在城市物流配送领域应用,逐步从港口物流向干线物流、城市末端配送等场景延伸,探索智慧物流配送商业化运营新模式。

(四)加快打造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集聚地

一是推动创新载体建设。鼓励传统汽车企业与华为、百度等科技企业合作,共同在甬组建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开展自动驾驶复杂系统体系架构、复杂环境感知、智能决策控制、人机交互及人机共驾、车联网与车路协同等关键共性技术研究与前沿核心技术突破。

二是加快创新人才引培。加快出台需求导向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人才专项政策,加大对算法、软件、电子等领域“汽车+IT”复合型人才的招引力度。鼓励宁大、诺丁汉、宁波工程学院等高等院校增设网络安全、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等相关课程,着力培养一批智能网联汽车领域专业人才。依托杭州湾汽车学院、宁波技师学院等职业院校,着力培养一批基本功扎实、能够在一线操作中实现不断创新的“工匠型”人才。

 

首页   关于我们   业务与服务   新闻动态   招标信息   加入我们   联系我们

地址:宁波市高新区扬帆路525号宝龙广场1号楼10楼  电话:罗总-15957872303,应总-13967891665,俞总-13456166696,固话-0574-88130331
Copyright 2019 © 浙江万里工程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浙ICP备2021039859号-1   技术支持:宁波网站建设-勇商互动     网站地图 xml地图

503084688
15957872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