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Responsive image

打造体育消费新场景,宁波可以出什么招?

发布时间:2023-12-19  点击量:123
        
        在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可见,在当前中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但需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的宏观背景下,以体育为主要代表的健康消费将成为未来扩大内需的重要增长点,作为连接供给和消费两侧的体育消费场景打造,可以成为扩大体育消费的重要抓手。本文将就这一问题作些探讨。

近年来,随着大众健康意识的逐步增强,数字技术的强力加持以及不断加码的利好政策,体育消费不断升温,不管是体育产业供给侧,还是体育消费需求侧,都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明显。据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到2021年,中国体育产业增加值由7811亿元增加到12245亿元,年均增长11.9%以上,远高于同期GDP增速。据《中国城市体育消费报告》研究,我国热衷于保持身心健康的人数已经超过5亿,2022年体育市场规模约1.5万亿元,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体育消费市场之一,预计到2025年这个市场规模将会翻倍增长达到2.8万亿元。

宁波作为2020入选首批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一直将扩大体育消费作为提振消费的重要举措,相关工作和成效走在全国前列。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宁波人均体育消费总支出超过3000元。从相对于位列全国城市第8位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以及与同类体育消费试点城市的比较来看,宁波人均体育消费总支出水平依然不高,且服务型体育消费比重偏低,未来还有很大潜力空间。

 

主要城市及部分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人均体育消费

(单位:元;年份:2022年;数据来源:公开报告收集

扩大体育消费需求,重要抓手是营造体育消费场景,主要原因有三:从国家政策支持看,近年多项政策趋向于支持鼓励消费场景建设;从产业融合趋势看,近年来“体育+”融合发展模式不断丰富,释放出产业融合发展的强大动能;从消费需求特点看,大众已经逐渐由“实物型”消费转向“体验型”消费,消费向场景化拓展成为必然趋势。那么,有哪些体育消费场景? 

1 体育消费场景相关政策内容梳理

政策名称

发布时间

相关内容

“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

202110

支持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体育领域的创新运用,打造智能健身场景,加快相关产品开发。

推动建设体育新空间,创造体育消费新场景,打造一批地域特色鲜明、服务功能完善、经济效益良好的体育服务综合体。

《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

20223

打造现代时尚的健身场景

充分利用自然环境打造运动场景

《关于恢复和扩大体育消费的工作方案》

20237

加大优质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丰富体育消费场景

推动智慧体育场馆、智能体育公园等智慧化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打造具有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的数字体育消费新场景

一、虚拟体育消费场景

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各种智能设备制造等技术和产业支撑下,虚拟体育不断发展,热力持续提升。2021年,国际奥委会举办奥林匹克虚拟体育系列赛。今年6月,首届奥林匹克电竞周(Olympic Esports Week)在新加坡举办,开启了奥林匹克和电子竞技的新篇章。

特征作用

虚拟体育主要是指通过VR(虚拟现实技术)、AR(增强现实技术)等高科技手段打造“模拟器”,以此突破时空限制,给人带来逼真、沉浸式的运动体验。这种依托新技术发展起来的新型体育形态,能够满足老百姓对美好体育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将带动新一轮体育产业的发展和体育消费的增长

首先,虚拟体育场景顺应了未来主流趋势。虚拟体育顺应了web3.0的发展趋势,将虚拟网络游戏实体运动化,具有休闲性、娱乐性的特点,高度匹配未来技术及社会主流消费场景。随着我国超4亿的“90后”“00后”逐渐成为消费主力,在电竞运动基础上“升维”的虚拟体育将会更对他们的胃口。

其次,虚拟体育场景降低了参与运动门槛。通过虚拟人机交互形式以及AI智能、场景仿真等高科技手段,消费者在室内小空间就能体验山地骑行、滑雪、高尔夫球等对场地要求较高的运动,极大地降低了大众消费门槛,普及了小众运动。

再有,虚拟体育场景能满足体育社交诉求。对于大多数泛运动人群来说,社交需求是参与体育运动较为核心和广泛的价值诉求,部分运动项目如羽毛球、篮球等也建立在熟人社交的基础上。通过虚拟体育,体育的社交属性在打破环境限制的前提下得到激发,促进体育消费增长。

案例链接

“上海虚拟体育公开赛”(简称:SVS)是国内首个虚拟体育综合性赛事,由上海市科技体育运动管理中心和上海久事体育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主办,通过将最前沿的虚拟科技与体育运动相结合,为参赛者打造出一个全新的、突破地域限制的虚拟竞技世界,并持续为拉动体育消费作出贡献。

2023赛季SVS包含虚拟赛艇、虚拟滑雪、虚拟赛车等7项赛事项目,覆盖全国34个城市,吸引了超过1.5万余名选手参赛。各大线下赛场设立于上海的核心商圈,辐射核心商圈20余个,其中虚拟滑雪赛预估全年赛事可以为上海6大城区13个核心商圈吸引近万客流。2023赛季SVS的直播表现同样令人瞩目,与五星体育进行深度合作,直播合作平台多达12家,赛事直播场次达12场,总直播流量超1.1亿人次。

SVS外,北京数智体育公开赛也在今年8月正式开赛。赛事承办方北京博睿体育的总经理李宜泽表示,伴随着政策利好和高科技的持续赋能,虚拟体育正在成为体育产业最具发展潜力的全新赛道。

  

2 徐汇区SVS辐射商圈街景        图3 SVS上海银行虚拟赛艇联赛

对策建议

一中心、多节点、全覆盖展开宁波虚拟体育设施布局谋划。加快海曙潮流体育体验中心项目建设,以海曙潮流体育体验中心为宁波发力虚拟体育运动赛事的关键载体;同步布局嵌入宁波中体Sport城等体育服务综合体,宁波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体育馆等高校体育馆,宁波国际赛道等特色体育场馆的多个体验节点;逐步合作连锁品牌健身房、覆盖各级全民健身中心,不断织密虚拟体育设施网络。

由点及面,多层次发力构建宁波虚拟体育赛事品牌。一方面,宁波可以利用本土运动装备制造企业、本土高能级赛事的品牌影响力,以对应垂类圈层为基本盘,逐步扩大本土虚拟体育赛事参赛基数。在赛事各项目拥有一定基数的受众群体后,着眼于项目间的互相联动,寻求破圈可能。另一方面,宁波可以积极培育虚拟体育全民健身赛、高校赛等群众赛事、聚力打造俱乐部赛等专业竞技赛事,并向国家、国际运动协会争取认证,塑造具有竞争力的宁波虚拟体育赛事品牌。

二、体育旅游消费场景

近年来,彰显都市群体摆脱忙碌、回归健康与自然的诉求的体育旅游成为了消费者的“心头好”。根据上海体育旅游研究中心发布的《前瞻:2021年中国体育旅游产业发展趋势报告》,目前全球体育旅游产业的年均增速在15%左右,是旅游产业中增长最快的细分市场。中国体育旅游的市场正在以30%40%的速度快速增长,远高于全球体育旅游市场的年均增速。

特征作用

顺应市场需求,各地体育搭台、经济唱戏,围绕山地户外运动、水上运动、航空运动等户外运动,打造以运动休闲为特征的体育旅游消费场景,积极拉动体育消费。

一方面,打造体育旅游场景符合消费结构升级的趋势。随着收入水平的增加,国民已不再满足于普通的观光休闲,参与体验各类体育休闲运动,成为了当下最流行的旅游度假方式。体育旅游能够促进由“看”向“动”的深度融合,将消费结构从单一的观光旅游向高层次的运动休闲度假升级,满足群众的日益丰富的消费需求。

另一方面,打造体育旅游消费场景有助于抢抓户外运动发展契机。根据《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2022-2025)》,截至2021年年底,我国参与户外运动的人数已超过4亿人,显示出巨大的市场潜力。打造体育旅游消费场景能够促进    抢抓户外运动发展的契机,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深挖市场消费潜力,实现生态价值高效转化。

案例链接

宁夏中卫市积极推动户外运动与文旅等产业有机融合,于黄沙漫天中打造沙坡头、金沙海运动基地等多个体旅融合消费场景,擦亮了沙漠体育旅游的独特品牌,深入挖掘并成功转化了生态价值。

作为全球治沙五百强的沙坡头打造体育旅游消费场景,既体现了减少污染、注重环保的理念,又让游客能够共享沙漠运动带来的健康和快乐。从“治沙”到“用沙”,沙坡头依托自己的资源优势,通过长期不断探索,开发了以沙漠体育项目为主的沙漠足球、拉沙舟、沙漠高尔夫、沙漠铁人三项等多种沙漠体育竞技比赛项目。同时多次成功举办沙漠马拉松万人徒步穿越赛、超级皮卡挑战赛、汽车摩托车沙漠越野拉力赛等大型体育赛事活动,极大地带动了当地体育消费,打造了体育、旅游融合发展的新增长极。

推广沙坡头的成功经验,宁夏中卫市金沙海沙漠运动基地开发了沙漠徒步穿越、探险露营等一批沙漠户外运动项目,实现年收入超2000万元。体旅融合的消费场景热力不断攀升,正“燃”在宁夏中卫沙漠里。

   

5 沙坡头滑沙项目            图6 中卫腾格里沙漠徒步穿越

对策建议

提升设施条件,打响赛事品牌。赛事的集聚效益是影响体育旅游发展的关键因素。当前宁波体育设施条件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顶级赛事品牌的形成。部分现有户外体育设施亟需相关部门联动配合,提升设施品质。如宁波东钱湖马拉松赛道条件不符合国际田联(IAAF)和国际路跑协会(AIMS)的标准,需要住建局配合重新谋划。同时,需要加强针对新建设施的前瞻布局,将体育牵引的谋划思路融汇于城市开发的始终。

加强体旅融合,激发消费活力。提高体育部门和旅游部门之间的交流合作,逐步发展形成协同并进的规划体系。全域视角,布局体育旅游产业,各区县市错位发力,通力共达。培育精品体育旅游产品,加大对于清新龙观运动体育旅游线路咸祥体育滨海蓝湾小镇、万博鱼游艇会俱乐部产品支持力度,提升宁波体旅融合消费场景品质。

三、体育融合消费场景

体育服务综合体是顺应百姓运动生活需求多样化、个性化发展趋势,依托体育场馆、商业空间等载体,以体育服务为核心,有效组合体育、休闲、娱乐、商业等功能的多功能、多业态、高效益体育消费集聚地。

特征作用

近年来,在政策引领和市场驱动下,体育服务综合体概念持续升温,项目加速落地。体育服务综合体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多层次体育消费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其一,体育服务综合体能够用场景化的手段提高服务供给质量。目前,大部分的体育服务仍然由公共部门供给,体育服务所依托的绝大多数体育空间无疑是供给标准服务的“卖场”。而体育服务综合体能够依托载体的空间规划和统一运营,从消费者追求健康运动生活的核心诉求出发,布局以体为主的多元功能板块,用“买场思维”打造一站式、多元化的体育消费集聚地,在解决“健身去哪儿”问题的同时,还服务于人们的生活场景,改变消费习惯和生活习惯。

其二,体育服务综合体能够实现对于传统体育空间的盘活利用、挖潜增效。根据兴业证券研究所数据,我国超过52%的体育场馆每周仅有不超过500人次到访,绝大多数体育场馆运营收入微薄,运营成本高昂,财政依赖度高,发展后劲缺乏。而体育服务综合体能够挖掘基础设施潜力,融合体育竞技、休闲健身、商业娱乐、文艺演出等多种业态,从而实现传统体育空间向多元消费空间的转化。

案例链接

华熙LIVE·五棵松由华熙国际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篮球和棒球项目的比赛和训练场馆。北京奥运会结束后,作为场馆投资方的华熙国际获得其40年独家运营权。2011年起,华熙国际围绕五棵松体育馆逐步打造了由五棵松体育馆、M空间、HI-PARK篮球公园、HI-UP商业中心、HI-ICE冰上运动中心等组成的华熙LIVE·五棵松体育服务综合体。

华熙LIVE·五棵松通过多元化赛事活动、有机组合多元业态,强力拉动体育消费。五棵松体育馆每年举办演唱会、体育赛事等活动200余场,积极引入NBA中国赛等优质资源,定期开展“沉浸式互动体验类”活动,吸引众多大型IP落户,并孵化了 HI-艺术节等极具特色的自主IP,为综合体注入持续活力。

赛事活动为华熙LIVE·五棵松持续吸引着人流,配套设施和多元产业的完善让人流得以停留,带动非目的性消费的增加。当前,华熙LIVE·五棵松工作日客流量超6万人次,人均停留时间超过5小时,成为引领品质生活的体育消费新天地。

2 华熙LIVE·五棵松运营内容

赛事活动

NBA中国赛、CBA全明星赛、2021相约北京冰球赛事、2019年男篮世界杯等赛事;摩登天空音乐节、瑞丽时尚先锋夜、天猫年度盛典、各类演唱会活动

运动项目

篮球、冰上项目、极限运动、瑜伽、室内滑雪、赛车体验、儿童素质拓展等

主要体育业态

拉迪拉克中心、Hi-Fun竞技主题乐园、Hi-Park篮球公园、Hi-Ice冰上中心、体育用品零售等

配套业态

美术馆、宜家家居、言几又书店、密室逃脱、餐饮、酒吧、零售、中央广场、写字楼、超市等

    

7 五棵松体育馆           图8 华熙LIVE·五棵松功能区域分布

对策建议

针对打造地标性体育服务综合体,宁波可以“海上丝路、航海文化”为主题,以特色地标建筑为载体,以运动项目为核心,以自主活动为特色,以购物为增值体验开展建设谋划。同步结合地标性文化设施建设项目选址,发挥集聚效应,完善片区功能,打造宁波CAZ(中央活力区)。

针对开发社区型体育服务综合体,宁波可与百姓健身房等全民健身重点工程建设结合。综合体公益区块布局传统大众体育项目,商业区块开展时尚新兴运动,在实现居民体验互补的同时,扩大空间的附加功能。加强运动体验与体育赛事、体育培训、企业团建、商业活动、新零售的融合,探索如以综合体为载体,广泛开展社区群众体育赛事,提供相关体育培训服务,形成以赛带训的新模式等,平衡服务目的的公益性与营利性。

 

首页   关于我们   业务与服务   新闻动态   招标信息   加入我们   联系我们

地址:宁波市高新区扬帆路525号宝龙广场1号楼10楼  电话:罗总-15957872303,应总-13967891665,俞总-13456166696,固话-0574-88130331
Copyright 2019 © 浙江万里工程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浙ICP备2021039859号-1   技术支持:宁波网站建设-勇商互动     网站地图 xml地图

503084688
15957872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