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瓜经济”宁波怎么干? ——推动总部经济“站稳脚跟”、“扩大开放”
发布时间:2023-03-08 点击量:107一、“地瓜经济”概念的由来与演绎
“地瓜经济”引申自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提出的“地瓜理论”。中央党校《学习时报》2021年4月刊发的《习近平在浙江》采访实录中,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政浙江期间非常重视并支持浙商发展,针对浙商要不要走出去发展,曾形象地提出“地瓜经济”进行解答,阐述了“站稳脚跟”与“扩大开放”之间的辩证关系。
“地瓜理论” 有人提出一种“地瓜理论”,非常生动形象地描述了“跳出浙江发展浙江”的现象。地瓜的藤蔓向四面八方延伸,为的是汲取更多的阳光、雨露和养分,但它的块茎始终是在根基部,藤蔓的延伸扩张最终为的是块茎能长得更加粗壮硕大。同样,我们的企业走出去,主动接轨上海、主动参与西部大开发和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改造,主动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在省外、国外建设我们的粮食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和生产加工基地,并非资金外流、企业外迁,这是在更大的范围配置资源、在更大的空间实现更大发展的需要,是“跳出浙江发展浙江、立足全国发展浙江”的需要。对此我们一定要正确认识,积极推动,乐观其成。 ——《在更大的空间内实现更大发展》(2004年8月10日)摘自《之江新语》 |
2022年12月,浙江省省委书记易炼红在开展企业调研时,强调要用好“地瓜理论”,并转化为工作理念、工作方法,大力鼓励企业走出去,在藤蔓向四面八方延伸的同时,把根留在浙江,让块茎长得更加粗壮硕大。在2023年开年的浙江省“新春第一会”上,易书记谈了三个“一号工程”,其中就包括强力推进开放提升,加快打造高能级开放之省,实施“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抓住经济全球化及国际分工机遇,创新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的高增长模式,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地瓜经济”。 而在“地瓜经济”迈入3.0时代的当下,其涵义也愈加丰富,从强调“走出去”到“既要走出去也要引进来”。总部经济作为“地瓜经济”的典型形态和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模式,是发展“地瓜经济”的重要抓手和着力点,即要坚持内生与开放并重,在鼓励和引导本土总部企业做优做强、扎根发展的同时,支持企业“走出去”延伸藤蔓,最终枝繁叶茂、瓜落故土。
二、宁波总部经济发展概况
2019年,宁波市委改革委出台《宁波市深化改革推进总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吹响“总部企业”发展新征程的号角。2020年,我市首批正式公布的总部企业为418家,2021年、2022年分别新增101家、105家,累计达624家。宁波总部企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和商贸业,涉及汽车制造、纺织服装、设备制造、家电及文具等产业领域,以国内500强企业、民营制造业500强、上市公司等民营企业总部为主。依托外向型经济优势,企业“走出去”取得积极成效,2021年有9家和2家企业入围“浙江本土民营跨国公司经营50强”和“中国跨国公司100强”,宁波均胜跨国指数这一单项指标位列全国第一。
对标宁波打造全球智造创新之都、国际开放枢纽之都,建设长三角总部经济标杆城市的目标,目前宁波总部经济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和差距:一是企业发展层次总体不高,总部企业辐射力和影响力不足,对区域经济的带动能力较为有限;二是总部企业跨区域跨境资源配置能力偏弱,特别是对资本、科技、人才等高端资源要素的引流和集聚不够;三是发展环境、政策措施和服务体系有待完善,促进总部落户和甬商回归的吸引力仍需提升;四是总部企业区域布局有待优化,有特色高能级的总部经济集聚区、总部楼宇数量较少。
三、宁波推动总部经济“站稳脚跟”、“扩大开放”的建议
基于以上现状问题,宁波应巩固放大自身优势,“跳出宁波发展宁波”,加大引导扶持和资源协调力度,不断优化总部经济发展软硬件环境,强化总部企业资源整合和开放发展能力,以总部经济发展推动“地瓜经济”做大做强做优,增强宁波城市能级和辐射能力。
一是内部挖潜做强存量,助推本土企业扎根发展做大做强
发挥宁波制造业、外贸等基础优势,精准施策、优化服务、营造生态,聚力扶持本土优质企业发展壮大,培育一批经济贡献大、辐射带动强、品牌形象好的总部企业,为企业持久发展注入动能。
Ø 依托制造业企业集聚优势,聚焦汽车、数字经济、高端装备、绿色石化等重点产业集群建设,鼓励引导本土优势制造企业把产业链关键环节留在宁波,发展成为具有更高能级的总部企业;通过动态认定、强化要素保障等方式,培育推动一批质量效益好、关联带动力强、占据细分行业主导地位的本土潜力企业发展为总部企业。
Ø 发挥“外贸大市”优势,以国际供应链、大宗商品贸易、港航物流等注册型商贸物流企业为重点,聚焦“贸易+供应链服务”,转正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点行业总部企业,推动企业向贸易型、结算型总部转变,从分公司、子公司向地区总部升级。
Ø 引导国企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采取强强联合、拆分重组、混合参股、内部重组等方式,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推动国有资本向重大战略布局、向新兴产业集中,探索组建全市国资国企投资开发战略联盟,促进国资国企与社会资本协同发展,共同壮大。
Ø 迭代升级总部经济专项政策,进一步扩展总部经济外延,根据不同类型总部的差异化需求,制定多类型、多奖励方式的政策措施,灵活运用多种优惠政策和财政扶持计划。
二是加强甬企开放发展能力建设,完善“走出去”服务体系
支持本土总部企业、优势企业在做大本土总部功能的同时,强化供应链、人才、创新等能力建设,主动融入国际市场和全球产业链体系,开展跨国跨区域经营,提升国际国内竞争力。
Ø 强化与国内其他城市的合作,以长三角城市以及蚌埠、丽水等对口地区为重点,支持企业赴外地进行产业布局、建设产业园基地,参与当地资源开发、市场开拓,形成“宁波总部+外地生产基地”“宁波研发+外地制造”“宁波本部+外地市场”经营格局。
Ø 引导企业加强国际化经营的思想和能力建设,创新海外营销网络建设、海外绿地投资、全球科技资源整合等“走出去”模式,推进全市综合性海外仓服务平台建设,支持企业海外仓布局和共建共享,加快推动“国际人才本土化、本土人才国际化”,引导企业主动适应国际标准,加强海外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建立能适应国际市场竞争的发展体系,促进产品、设备、技术、标准和服务等一体化“走出去”全球化布局。
Ø 优化完善帮助企业“走出去”机制,最大效能发挥“走出去扶持资金”等政策的引导支持作用,帮助企业向金融机构争取差别化的信贷政策支持,组织企业参加高能级展会、洽谈会,完善宁波海外代表机构网络,探索建立宁波跨国经营专家咨询委员会、甬企“走出去”综合信息中心等专业组织和平台,及时提供企业“走出去”风险提示,提升全过程跟踪服务。
三是提高总部经济招引实效,高位推动甬商回归和反哺
放大宁波营商环境优势,积极引进能级高、效益好、示范引领性强的总部企业,营造形成甬商回归的良好氛围,打造优质内外资集聚地。
Ø 对标一线城市,以真金白银的支持举措和配套保障机制加大总部经济招引力度,健全“一把手”招商工作机制,充分发挥现有本土总部企业在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中的作用,强化政策宣介、载体推荐、项目引介,重点接洽与宁波产业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和影响大的央企、省企、跨国公司和知名企业,全力招引一批新经济、功能型和平台型总部企业落户。
Ø 充分挖掘异地宁波商会、海内外“宁波帮·帮宁波”人士及侨资侨智资源,提炼促进甬商回归的好经验好做法,通过开展座谈会、招商对接会等活动,推动海内外甬商回归宁波投资创业,鼓励“走出去”企业通过技术、投资、信息、人才反哺等多种形式回归反哺宁波发展,不断夯实本土发展根基。
四是拓展“地瓜经济”承载空间,强化高端资源要素集聚功能
加快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推进城市空间重塑和产业腾挪,依托战略平台和重点区块建设,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协调发展的总部企业集群,建设一批地标性总部经济大厦。
Ø 近期,甬江科创区重点实施宁波企业研发总部回归工程,打造甬江企业研发总部基地;北仑、前湾新区重点推动制造业类总部扎根壮大,构建总部——制造基地功能链条;鄞州重点提升东部新城服务型总部经济和南部商务区民营总部经济;海曙重点发展以数字经济、高端专业服务为主的新型总部经济。
Ø 中远期,发挥自贸区政策和制度优势,吸引更多跨国公司总部落户;依托西枢纽规划建设,重点引聚流量导向型的总部企业和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