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Responsive image

五大维度,从未来社区创建经验看城市更新行动

发布时间:2023-12-12  点击量:722

 本文作者:余晓军

 

       未来社区作为浙江省委、省政府主导推进的重大民生工程,2019年在浙江省政府报告中首次被提出,四年多来,未来社区建设经历了从试点、创建到全域推进的转变。社区是城市公共服务和城市治理的基本单元,也是城市更新的起点,未来社区试点创建取得的显著成效和丰富实践,在组织、政策、标准、项目、参与五大维度,对城市更新行动具有极大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01

组织维度

专班运作、上下贯通,推动城市更新强势开局

  

       2019年3月,未来社区正式开展首批试点,以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为牵头单位,建立了“一专班两平台”的工作体系。2021年3月以来,未来社区创建工作转由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7月,浙江省城乡风貌整治提升(未来社区建设)工作专班正式组建,并建立未来社区、未来乡村、美丽城镇等专组,系统推进城乡风貌提升和未来社区建设工作。各市及县(市、区)按照省专班的部署,成立工作专班,具体负责本区域的政策制定、任务落实、统筹协调及项目推进。


       回顾整个未来社区的创建过程,未来社区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表现出很高的推进和建设效率,这主要归功于未来社区推进之初,就确立专班推进的思路,通过第一批到第六批项目的不断积累,从省级、市级以及区(县、市)和街道层面,都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专班工作机制,为未来社区的高效推进提供了保障。


       从城市更新来看,虽然我市已建立城市更新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设在市住建局),负责统筹协调推进城市更新各项工作,同时结合城中村改造、未来社区创建和城乡风貌整治提升等工作,建立完善大专班议事推进制度,合力推进城乡更新各项工作。但从各区(县、市)来看,尚未建立起上下贯通的推进机制,不利于城市更新战略和规划的实施。

 

 

02

政策维度

体系构建,逐步完善,推动城市更新理实交融

 

图1:宁波未来社区航拍

 

       未来社区试点创建循序渐进的构建了“1+2+N”的政策体系。

       “1”即浙江省人民政府印发的《浙江省未来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方案》。该方案是推动浙江未来社区建设的纲领性文件,确保了未来社区这项工作的推进力度,为未来社区建设的迭代和复盘提供了基础。

       “2”既浙江省政府办公厅试点阶段发布的《关于高质量加快推进未来社区试点建设工作的意见》(浙政发〔2019〕60号)和全域推进阶段发布的《关于全域推进未来社区建设的指导意见》(浙政办发〔2023〕4号)。

       “N”包括省级部门、地方政府政策以及配套的专项通知、标准、指南等。如浙江省发改委发布的《浙江省未来社区试点建设管理办法(试行)》、《浙江省未来社区试点建设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指南(试行)》分别明确了未来社区建设程序和全咨服务模式;浙江省发改委联合教育厅发布的《关于高质量营造未来社区教育场景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教育场景的建设要求;宁波市城乡风貌专班发布的《宁波市城市更新未来社区(完整社区)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宁波市城市更新未来社区(完整社区)验收办法(试行)》等,要求更加明确,推动宁波市未来社区建设向更好品质、更高水平迈进。


       可以看出,理论研究和政策制定指导和推动了未来社区建设实践,同时未来社区的实践也促进了理论和政策体系的不断丰富完善。

       从城市更新来看,宁波市已出台城市更新办法,但城市更新涉及规划、土地、征迁、文保、投融资、项目审批、税费等更多、更广的政策范畴,亟需在现有办法的基础上,逐步构建城市更新政策体系,同时在具体城市更新推进过程中能不断完善相关政策,更好的指导城市更新实践。

 

 

03

标准维度

循序渐进、持续迭代,推动城市更新迈向纵深

 

       未来社区试点建设以来,经历了试点和创建两大阶段,涵盖了新建和旧改两大类型。通过“139”的总体框架,即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为中心,聚焦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三大价值坐标和打造邻里、教育、健康、创业、建筑、交通、低碳、服务、治理九大场景,建立标准体系。未来社区试点阶段,试点创建评价指标体系设置综合指标和分项指标,综合指标为直接受益居民数(主要指回迁安置人数)加引进各类人才数;分项指标根据未来社区九大场景,设置33项指标,每项指标分为约束性和引导性两类内容。创建阶段,指标也不断迭代优化调整,弱化了综合指标要求,并结合不同建设类型予以区分。 

       社区建设符合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也是新时代的发展要求,但是在缺乏国家层面政策指导的背景下,选择试点推进,是政府一贯的做法,也是浙江开展未来社区建设的突破口,通过评价指标体系的迭代优化,基本形成了符合浙江实际、切实可行的建设标准体系。

       从城市更新来看,宁波市已制定了城市更新试点实施方案,明确了六大城市更新行动和城市更新重点片区,但除未来社区外,六大行动涉及的城中村改造、历史街区复兴、低效产业用地增效、滨水空间提质以及美丽城镇集群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针对具体的旧小区、旧厂区、旧街区以及历史文化区、公共空间等更多层面的更新对象,需要细化标准指引体系,并不断迭代优化,推动规划确定的重点片区更新实施。

 
 
 
图2:甬水桥科创中心
 
 
 

04

项目维度

循序渐进、持续迭代,推动城市更新迈向纵深

 

       未来社区试点阶段,项目通过谋划、申报、评审、启动实施方案等前期阶段,提高项目谋划质量,随着未来社区的重点转向以旧改类为主,在省专班的推动下,各地结合社区行政单元实际,推动城镇社区建设规划全覆盖,明确了三年的未来社区项目安排,为未来社区项目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基础。城镇社区规划由于很好的结合了现状社区单元,范围明确,落地性强,2022年11月,宁波市各区(县、市)和开发园区城镇社区建设专项规划编制完成,整体工作进度和成效领先全省,其中鄞州区作为全省第一个高起点、高标准完成的城镇社区建设专项规划试点,为全省其他地区专项规划编制起到示范表率作用。

       其次,在未来社区谋划过程中,在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的同时,结合城市体检和公共服务调查,极大的增强了项目谋划的系统性,宁波市完成了全市10个区(县、市)和2个开发园区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系统入库工作,覆盖全市708个城镇社区,涵盖社区“5-10分钟”社区生活圈7大类20小类公共服务设施,涉及设施的点位、用地面积、建筑面积、功能、产权等内容。而且,在未来社区项目谋划过程中,在充分结合国家专项债债政策、秉持运营前置的理念等方面,也有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

 

       从城市更新来看,项目谋划是当前最为紧迫的问题,首先是在规划制定过程中,要加强部门沟通衔接,确保规划的前瞻性和落地性,通过强化规划引导,加强规划实施监督,促进系统推进。其次,要充分利用城市体检的信息平台和大数据成果,厘清谋划思路,按照基于市场与机会(要啥干啥)、困难和问题(缺啥干啥)、优势和战略(有啥干啥、指啥干啥)的策略,谋划城市更新项目。如在城中村改造项目谋划过程中,要从“一村一方案”的思路向“一村一项目”的思路转变,结合投融资支持政策,提高项目落地性。再有就是由于项目谋划是个专业性、综合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加强多部门合作和充分利用咨询机构的多专业优势,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做好项目谋划,推动城市更新促进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图3:郡柳未来社区

 

 

05

参与维度 

循序渐进、持续迭代,推动城市更新迈向纵深

 

       基于政府主导的未来社区建设,从编制申报方案申请试点到编制实施方案、设计、施工、运营以及最终的验收命名都需要在政府设定的框架内予以实施。

       除了工程竣工验收外,未来社区创建项目在交付使用满3个月后,由县(市、区)组织自评,达到相应类别的验收条件后,向设区市工作专班提出验收申请,由市专班组织验收,省专班复核并命名。建立全流程、多形式的群众参与机制。未来社区建设启动之初就十分重视民意调查工作,通过覆盖全年龄段、不同职业、不同收入人群调查确立了九大场景的建设思路。在未来社区实施方案编制阶段明确要求进行居民意愿调查。明确调研人群应以受益人群为主,需覆盖50%以上居住户数。在验收阶段将第三方满意度调查作为考核验收的前置条件。未来社区试点创建基于全流程、全人群以及多形式的调查调研,强化数字化赋能,不断完善参与机制。

       注重多元主体参与。未来社区试点阶段,即成立了由阿里巴巴集团为牵头单位的产业联盟,产业联盟涉及九大场景建设相关的各方面的企业,通过这些企业的参与加快产业培育,提升企业影响力和竞争力。

 

       从城市更新来看,政府引导十分重要,特别是在政策制定、规划标准以及监督管理等方面,加快形成开放透明规范的城市更新制度体系,营造全社会参与城市更新的良好生态。其次,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城市更新是破解当前形势下政府性资金困境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产业转型、空间增效加快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同时也要十分重视群众参与和关注人的需求和感受,这是存量更新能否顺利推进的前提,也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初心使命要求,更是城市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图4:海曙京东方创新中心

 

       尽管在未来社区创建推进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但未来社区的试点创建不仅符合新时代社会发展的趋势,其在搭建系统推进机制、以项目化实施以及全流程管控等方面的探索和实践为全面推进的城市更新行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可供参考的范例。

       城市更新的研究与探索永无止境,需要集合多方智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通过持续推动城市的发展进步,助力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进程。

 

 

 

 

首页   关于我们   业务与服务   新闻动态   招标信息   加入我们   联系我们

地址:宁波市高新区扬帆路525号宝龙广场1号楼10楼  电话:罗总-15957872303,应总-13967891665,俞总-13456166696,固话-0574-88130331
Copyright 2019 © 浙江万里工程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浙ICP备2021039859号-1   技术支持:宁波网站建设-勇商互动     网站地图 xml地图

503084688
15957872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