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改类未来社区创建最易陷入的四大误区
发布时间:2022-07-08 点击量:603误区一:重设施改造轻治理转型
旧改类未来社区不是升级版的老旧小区改造。旧改类未来社区重点围绕“一老一小”进行插花式改扩建、公共服务资源的下沉与功能织补以及数字赋能,经常被解读成老旧小区改造的升级版。但实际上,未来社区是以可持续运营为导向,集规划设计、建设、运营、数字赋能于一体的系统工程;是以共建共治共享为导向,社区治理转型为落脚点;是改革,不是改造。
建议:旧改类未来社区创建过程中,要做细项目调研,充分挖掘社区文化特色、社区治理实践经验,结合未来社区的运营,提出系统化的方案。
误区二:重项目申报轻政策协同
旧改类未来社区创建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各地在专班统筹下,普遍比较重视项目申报,以及具体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资金、招投标等问题,但是缺乏政策的系统性谋划,尚未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的项目流程,随着项目的增多,带来的需求信息不对称、服务标准不统一、资源重复性投入等问题逐步显现,对项目整体推进影响较大。
建议:各县市区将各部门的文件、标准、补贴政策等形成汇编文件,尤其针对“一老一小”,主要涉及卫建、民政、文广旅体等部门,涉及普惠性托幼、居家养老、社区食堂、社区会客厅、城市书房、文化驿站、百姓健身房、健身步道等项目,在每一批项目申报阶段,召开专题政策解读会议,以便各实施主体、设计、运营单位了解相关标准与政策,在设计阶段统筹考虑,增强政策协同性。
误区三:重项目建设轻社区运营
可持续运营是未来社区的核心,但不同项目空间资源差异较大,经营业态与公益业态的组合拳难以发挥,需要靠志愿者-活动-积分体系与社区营造的有机融合,实现党建引领下的共建共治共享,从而实现可持续运营。其次,很多项目在方案编制阶段没有以终为始,导致很多场景建、管脱节,建而不用;此外还有专业运营单位的缺失,很容易出现运营启动费用完,后期无人运营的状况。
目前各县市区立项的项目,部分地区已经考虑了运营启动费,部分地区以其他形式统筹考虑运营费用,但仍有很多地区未考虑运营费用。运营启动费只是可持续运营的第一步,后续如何在启动费的支撑下,真正实现社区运营的可持续,任重而道远。
建议:在项目方案审查阶段,要重点审查项目运营模式是否可持续,项目运营是否有启动经费保障。在运营启动费的支持下,运营方、社区居委会带领居民参与社区微自治、微更新,真正把社区当成自己的家园建设保护。
误区四:重项目创建轻企业培育
未来社区建设工作已进入全域推广阶段,未来社区九大场景的建设和运营涉及到社会服务的方方面面,是培育民生服务业、实现社会治理转型和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目前,越来越多的“新手”企业参与进来,给业主的选择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浙江省未来社区专班自未来社区提出之初,即组建了未来社区产业联盟,涵盖规划、设计、运营、建材、数字化、咨询等方方面面的企业,但宁波企业参与有限,同时宁波也尚未建立相关的产业联盟机构,不利于宁波的产业培育。
建议:相关部门建立一套遴选机制,建立宁波市未来社区产业联盟,由政府部门持续跟踪监督,真正为各实施主体选择相关机构提供支撑,同时培育本土化的专业机构或社会组织,让未来社区的理念真正落地、扎根,探索城市社区运营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